馬拉松“老四難”:錫馬有新解
體育日報無錫3月25日熱訊(記者王恒志、李麗、田光雨)近年來馬拉松賽事發展如火如荼,中國田徑協會公布的《2024年中國路跑工作報告》顯示,2024年全國累計舉辦各級各類路跑賽事749場,其中超九成是馬拉松和半程馬拉松賽事,無論是賽事規模還是參與人次,都仍處于上升勢頭。
任何行業迅猛發展的過程,也是不斷完善改進的過程。近年來,各地馬拉松賽場內外存在的如廁、衛生、交通、急救等問題,或遭跑友詬病,或被群眾吐槽。如何破解馬拉松賽事的傳統“四難”,近日舉行的無錫馬拉松有了新解數。
老式簡易小便池:緩解如廁排長隊
每次跑馬最頭疼的事就是賽前上廁所,南京跑友戴先生說:“多數時候并非廁所配備不足,因為賽前大家都有需求,瞬間需求量太大,所以排隊都有種天荒地老的感覺。”
但這次在無錫,戴先生驚喜地發現,一種老式的長條鋼槽男用衛生間上崗了。“這比單體移動廁所效率高多了,一次能上六至八個人,輪換速度也很快,排隊時間大大減少。同時還能把單體廁所更多地留給女性使用,我看有些衛生間居然出現了‘等人’的情況。”
賽事運營公司無錫匯跑負責人說,通常情況下,馬拉松比賽起點的如廁需求量是最大的。考慮到本屆錫馬男性選手占比七成多,所以專門設計馬拉松男用小便池,在起點集結區共增設30座,可同時供180名男性使用,男女共用的蹲廁有757個。整個賽事的衛生間配置比例達到1:26。
在增加供給的同時,賽事運營方還加強了文明引導。“我們發現有時候不是沒有配置,而是跑友找不到,所以在顯著位置、必經之路上,我們增加了明顯的指示牌和語音播報,告知廁所的位置、數量。”
“連體”垃圾池:減輕賽道衛生難題
無錫跑友葉建成對錫馬的垃圾桶改造印象深刻:“我發現每個補給站飲料區前方都有一排垃圾池,一個連著一個,把整個補給站都連起來了。說實話我們跑步過程中補水完畢后,很少有人會專門跑到垃圾桶前去扔一次性杯子、降溫海綿,大家不愿因此破壞跑步節奏,也想節省時間,你看專業選手他們也是隨手一扔。這種池子占地長,順手一扔,八九不離十能扔進去。”
無錫匯跑負責人直言,賽道的補給站、海綿站等附近垃圾遍地,一直是讓賽事運營方比較頭疼的事情,“我們還是從跑者的角度出發,琢磨怎么方便跑者將棄物投進垃圾桶,設計出了一體化的補給站和垃圾池。盡管這在成本上有所增加,但既美觀又實用,緩解了我們后期清掃的壓力。”
三級波浪式清理:實現分賽段“一小時速清”
無錫馬拉松路線會途經太湖畔的黿頭渚、十里芳堤,這里周末人流量巨大。但比賽當天,很多游客會發現,上午10點多就能正常出入黿頭渚了。而且,這里的賽道根本不像剛跑過馬拉松。
馬拉松賽事占用城市路面,不可避免會有封路問題,這也是一些地方市民投訴的重點。如何盡快恢復城市正常交通,將對百姓生活的影響降低到最小?
無錫匯跑負責人表示,目前逐段恢復交通的做法在各大馬拉松賽事中已經非常普遍,無錫能保證各個賽段1小時內交通“復原”,主要還是靠各部門協同作戰。
記者了解到,無錫環衛部門首創賽后保障“三級波浪式清理”:先是環衛工人及時清理賽事產生的垃圾,然后由收集、轉運車實施“收集-壓縮-轉運”處理,最后由機械化方陣進行深度清潔。在起點,當最后一名歡樂跑選手越過起跑線,保潔工作就伴隨比賽動態開展,5公里、10公里等不同賽段一旦完賽,“三級波浪式清理”就立即啟動。
“立體救援”:暢通急救快速通道
本屆錫馬適逢較高氣溫,安全完賽變得尤為重要。比賽過程中,一位選手出現心臟驟停,醫療志愿者迅速進行心肺復蘇等急救措施,除顫成功后,救援直升機直接將跑友送至定點醫院。這個“地面+空中”的立體救援體系,為生命安全建立起一條快速通道。
馬拉松全程42.195公里,錫馬共設置賽道醫療站、終點綜合救護站、終點醫療站等固定醫療點30個,配備醫療人員、醫療志愿者、醫護跑者、急救組織成員等近1330人,沿途合理點位上115臺AED設備、24臺救護車和1架救援直升機隨時待命。
這不是錫馬第一次動用直升機救援。記者了解到,賽道醫療人員配有視頻通話裝置,事發時第一時間就接通指揮部,立刻啟動應急預案,在黃金搶救時間內AED設備到場救援,不到半小時已將傷者通過直升機轉運到無錫市人民醫院。無錫市體育局一位工作人員說:“賽道救援拼的就是時間,人力、設備的數量保障、分配合理性都很重要。”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