瞰體育 | “國足經濟”已成城市發展新動力
根據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3月27日足球日報發布的數據——3月21日至25日,杭州累計接待外地客流668.6萬人次,同比增長6.2%,環比上周增長7.5%,直接帶動旅游消費3.08億元。
這組數據背后直指3月25日在杭州進行的國足世預賽。在青島、沈陽、廈門和杭州,國足的主場賽事均出現“一票難求”的盛況,數萬球迷涌入球場的同時,也為舉辦城市帶來可觀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。
數據還顯示,僅杭州這一場比賽,就有70588名球迷涌入現場,直接帶來超過5000萬的門票收入,直接拉動消費超3億元,門票收入對旅游收入的拉動比例高達1:6。這一現象再一次說明,足球賽事經濟價值已遠超競技體育本身,不僅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,更是在提振消費、產業聯動、城市品牌塑造等多方面產生深遠影響。
必須承認,世預賽國足主場比賽確實有一定號召力,否則不會出現搶購熱潮,這直觀反映了球迷的消費熱情。以杭州奧體中心為例,數萬張球票在開售當日即告罄,包廂票也在15分鐘內售空,部分門票出現溢價現象。
除了宏觀數據,還有一些例子可以反映這場世預賽帶來的額外收入——杭州奧體中心球場底層商業區“蓮荷里”迎來2025年以來的客流最高峰,客流環比提升3.7倍。設在場外的中國之隊官方球迷商店賽前3個多小時就排起長隊,據國家隊官方衍生品合作方介紹,本場比賽,他們在現場零售點備貨的總價值超過了100萬,是去年廈門場次的2倍,并在賽前3小時基本售罄,合計銷售數量近萬件,正版球衣在賽前一天就已斷碼。
門票收入僅是冰山一角,外地球迷涌入杭州直接拉動了交通、住宿、餐飲等消費。比賽期間,外地球迷占比超六成,機票預訂量環比增長1.2倍,場館周邊酒店預訂量激增2倍,人均消費預算達5000元至6000元(含機票、住宿、餐飲等)。杭州這座AI之城、UP主之都,又因國足賽事火了一把。
可以看到,通過“賽事+”模式、延伸消費場景,正在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選項之一。杭州推出“看球+游湖”套餐,球迷憑門票可享受西湖游船、宋城景區等文旅項目折扣;餐飲商家推出足球主題套餐,酒吧增設賽事直播區,甚至特產商店也借勢促銷。這種“賽事+文旅+商業”的聯動,使單一比賽轉化為綜合性消費體驗,形成多維度經濟收益。杭州將國足主場比賽演變成城市旅游的“流量入口”,給出了驚艷的答案:比賽前后5天累計接待外地游客668.6萬人次,住宿設施過夜游客量達21.1萬人次,環比增長4.5%。和杭州一樣上演“雷同劇情”的還有青島、廈門、沈陽等,他們同樣通過賽事吸引大量外地游客,帶動景區、商圈人氣攀升。這種短期流量通過優質服務轉化為長期“留量”,也為城市文旅產業注入了持續活力。
70588名球迷入場觀賽,成為中國足球賽事有記錄以來的入場觀眾人數最多的一次,560名足球記者現場采訪,還有各類AI、短視頻、公眾號的加持,這場國足世預賽給杭州帶來了潑天的流量。
舉辦國際級賽事是城市品牌建設的“金名片”。杭州憑借成功舉辦亞運會,躋身《2024全球體育城市指數》全球50強,其“賽”“會”之城的定位進一步鞏固。同時,賽事經濟倒逼城市進行優化公共服務及進行相應的產業配套:杭州通過賽事檢驗了“亞運遺產”的運營能力,并在交通疏導、安全保障、商業服務等方面積累經驗;青島、廈門、沈陽等城市則通過賽事完善酒店、交通等基礎設施,提升城市治理水平。此外,賽事還帶動體育培訓、場館運營、衍生品開發等產業鏈延伸,形成多元化收入結構。青島、廈門等城市亦通過賽事展示現代化基礎設施與服務水平,吸引國際關注,為后續招商引資和旅游推廣奠定基礎。
國足世預賽主場的爆滿現象,既是球迷情感的集體釋放,也是城市經濟轉型升級的縮影。從杭州的“潑天流量”到青島、沈陽的消費熱潮,足球賽事已超越競技范疇,成為激活城市經濟、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引擎。未來,隨著更多城市加入“賽事經濟”賽道,如何將短期熱度轉化為長期動能,將是實現體育與城市共生共榮的關鍵。
圖/湖北日報記者 蔡毅、新華社
上一篇:U17國足如夢游!半場0-2,媒體人集體開炮:怎么爛成這德性
下一篇:返回列表